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李冬梅;王佳怡;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时代新篇章,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乡村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以及内在逻辑,从以党的领导筑牢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根基、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农耕文明传承与发展,以及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21-325+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1K]
  • 坚持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价值遵循和现实指向

    胡承波;张洪媛;

    人民至上理念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导向。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坚持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和价值遵循,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基础,以及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方面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的现实指向。研究结论为更深入地理解坚持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价值遵循和现实指向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26-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经济与管理

  • 政府采购与企业供应链韧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韩晓晨;傅云荻;刘雨婷;

    针对政府采购与企业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以2015—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政府采购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采购对企业供应链韧性具有提升作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创新质量,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政府采购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的路径;政府采购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3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7K]
  • 辽宁省数字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周威皓;

    针对辽宁省数字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问题,运用熵值法构建辽宁省数字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1—2023年辽宁省1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2011—2023年辽宁省1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平均值波动较小。选取2011年、2014年、2017年、2020年4个关键年份,分别计算辽宁省14个城市数字经济水平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将辽宁省1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两种类型:高数字化-高绿色化、高数字化-低绿色化,并针对不同类型特点提出耦合协调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为促进辽宁省数字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45-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高管环境注意力与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基于绿色转型的中介作用

    张媛;张大为;

    针对高管环境注意力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问题,以2012—202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高管环境注意力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并检验绿色转型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高管环境注意力有利于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高管环境注意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企业绿色转型在高管环境注意力与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西部地区企业高管环境注意力对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更好地提升高管环境注意力、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54-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 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陈晶;张翼翔;

    针对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问题,采用普通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之比,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之差,并降低泰尔指数,即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数字经济不但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62-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语言文学

  • 基于后现代女性主义视域的拜伦诗歌中女性形象研究

    余晖;

    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戈登·拜伦诗歌中的女性角色对不平等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以及对男性绝对权力的反抗,具有女性主义研究价值。基于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拜伦诗歌中女性角色的三重意蕴:被凝视的客体、父权制社会背景下的牺牲品,以及能力有限的反抗者。通过解读拜伦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浪漫主义时期的性别权力矛盾,对女性角色形象进行深层次分析,体现了拜伦对女性意识觉醒的肯定。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分析拜伦诗歌在后现代女性主义研究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70-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张爱玲The rouge of the north中的自译主体视域交互研究

    付臻;邹嘉怡;

    “视域融合”强调翻译中理解与表达的互动,作为特殊的翻译模式,自译过程中需保持视域融合与分离的动态平衡。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张爱玲自译本The rouge of the north中自译主体的视域融合与分离,旨在揭示自译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机制。张爱玲为提高自译本在目的语市场的接受度,对原作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走向、叙事手法等进行了调整,体现了自译者与原作的视域分离;原作中文化元素的再现以及创作风格的保留,体现了自译者与原作的视域融合。自译者通过协调视域交互,既忠实于原作又适应目的语市场,从而促进翻译作品跨文化传播。

    2025年05期 v.27;No.153 377-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辽金元文化研究

  • 辽金文学研究的成绩与展望

    张勇耀;胡传志;

    近两年辽代文学研究取得突破,金代文献的整理与考辨取得了新成果,宋金元文学的交叉演进和一体化研究不断出新,金代作家作品研究持续推进。在作家作品研究中,元好问仍然是热点中的热点,表现为研究成果多、研究层次丰富、研究视角新颖等特点,为辽金文学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2025年05期 v.27;No.153 387-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正统观念与金代文学的阐释和建构

    张建伟;贺强;

    正统观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观念,一般认为发源于先秦时期的“华夷之辨”。正统观念影响了金代文学的阐释和建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金代文人在正统观的影响下对金代文学的建构,表现为国朝文派与中州文派在评价金代文人时注重文脉传承;二是元代、明代、清代文人受正统观念影响对金代文学作出的评价,元代文人对金代文学的评价仍然注重文统的建构,明代文人受限于“华夷之辨”,轻视金代文学,清代文人认可金代的正统性,从而提高金代文学的地位。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分析正统观念对金代文学的阐释和建构的影响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53 395-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 下载本期数据